观点荟萃

  • 来源:《财贸经济》2025年第3期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跨境债券基金样本,研究了投资新兴经济体本币计价债券的跨境基金在面临全球金融冲击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发现,相对于以外币计价和以混合货币计价的债券基金,以本币计价会显著放大全球金融冲击对新兴经济体债券基金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本币计价主要通过汇率渠道与风险承担渠道对新兴经济体的债券基金资本流动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币计价的放大效应在基金隶属于较小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采用非基准指数驱动策略时更为显著。此外,基金流入地的制度质量较差也会加剧这一效应。新兴经济体可以通过加强资本账户管理、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增加国际储备、提高可获得的全球金融安全网支持水平和推动本币债券纳入国际指数等措施来缓解本币计价债券基金面对外部金融冲击时的脆弱性。本文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应对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关键词:“原罪”;“原罪回归”;全球金融冲击;本币债券;
  • 来源:Energy Economics,2025内容摘要:本文利用“蚂蚁森林”项目收集的绿色能量数据衡量投资者的环保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PEB),实证结果显示,PEB对投资者基金持仓的加权ESG得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将PEB按绿色能量来源划分为利己型与利他型,发现相较于利己型PEB,利他型PEB更能显著提升投资者的ESG投资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面临极端天气事件、空气质量恶化等环境冲击,或具有声誉提升动机的情境下,利己型PEB在驱动ESG投资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此外,研究还发现,无论源于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的PEB,其所驱动的ESG投资整体上并未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但两类动机下的投资者在风险和成本承担方面存在差异:利己主义投资者通过ESG基金投资显著降低了风险水平,而利他主义投资者则表现出更高的成本容忍度,愿意为可持续目标支付溢价。综上,尽管利他主义是PEB转化为可持续投资的主要驱动力,在不确定性上升、组合分散需求增强或社会认同诉求增强等背景下,利己主义动机同样可能成为ESG投资的重要推动因素。上述发现有助于深化对可持续投资
  • 来源: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25内容摘要:中国相关金融制度的改革带来了“个人系”基金管理公司的兴起,这些公司的主要特征是控股股东是自然人而非机构。本研究从潜在利益冲突的角度分析了这些自然人控制的共同基金。由于更少受到隶属机构对投资活动的干预,“个人系”基金更可能将业绩表现放在首位。在考虑了各种基金特征后,他们平均的月度收益超越同类基金约0.7%。当自然人控股股东在基金公司中具有更大影响力时,这种优异表现会更为显著。另外,我们还发现“个人系”基金因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处罚的可能性更低。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同基金行业中,最小化的利益冲突有利于提升投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