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精英进课堂第一百一十四讲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金融服务创新”系列活动第三讲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五篇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5-11-14阅读:10

1112日下午,由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金融教师党支部、地方金融创新监管研究中心、钱塘江金融港湾高等教育联盟、浙江省金融科技产教融合联盟与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联合开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业界精英进课堂系列活动第三讲,在教学楼A222教室与线上钉钉直播同步开展。此次活动也是金融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活动中实践育人系列活动之一,邀请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主持)洪昊作为主讲人,演讲主题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五篇大文章’”,线上线下200余人参与。


本次讲座围绕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体系及金融五篇大文章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解读,为在场同学清晰呈现了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政策措施与前行方向。

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环节,洪昊先生通过展示全球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数据指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与此同时,美国的政策是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目前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已进入降息周期,但具体降息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期间我国出现的利率倒挂问题,洪昊先生也从原因、影响及采取的积极措施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国际形势复杂分化,而国内则呈现平稳态势。主讲人提到,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好在反内卷政策已初见成效,光伏、动力电池等重点行业的产能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提振价格等方式改善了工业利润。


第二部分,洪昊先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体系。首先从背景出发,主讲人阐释了宏观审慎政策及其发展历程,指出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运用各类审慎工具防范系统性风险,借助逆周期调节手段缓解金融顺周期行为和风险传染对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造成的冲击。关于两大支柱之间的关系,主讲人表示两者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制约,其中货币政策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和总需求管理,侧重于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而宏观审慎政策则更直接且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致力于抑制杠杆过度扩张和顺周期行为,最终实现金融稳定的核心目标。

最后,洪昊先生聚焦于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一国家金融发展战略框架,分别介绍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的未来推进方向。其中,科技金融作为重点领域之一,如何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通过判断企业所处发展周期实施针对性方案是我们未来行动的方向,应当切实贯彻投早投小理念。在绿色金融领域,生物多样性金融、绿色转型和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除上述领域外,主讲人还对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区分了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的不同之处,帮助同学们建立清晰认知。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分析透彻,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系统了解经济金融领域前沿动态的平台,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金融实务精英进课堂是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不断拓展与业界联系的重要交流平台,是学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委教育工委关于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提升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人才素质培养质量,打造卓越金融人才队伍,提供了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