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南岭学者特聘教授,应用经济学、国家安全学博士生导师蔡卫星教授应邀来到浙江工商大学综合楼846会议室,与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师生共同展开一场题为“War, Mi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Prolonged Impact of Universities’ Forced Relocation”的学术讨论。学院近30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副院长方霞教授主持了本场会议。
会议伊始,蔡卫星教授抛出了本场学术探讨的核心研究问题:高等教育人才的短期大量涌入是否会对其所在地区的企业创新及其他经济成果产生长期影响。蔡教授提到,1937年至1946年期间,北大、清华、南开等22所高校被迫西迁,近万名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在川渝、云贵等地扎根,形成了独特的“知识移民”现象。他以抗日战争期间大学内迁为研究背景,探讨这一历史事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蔡教授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并开展实证研究。他将抗战时期接收高校迁入的县与地理邻近但未接收高校的县,进行长期经济成果对比。在衡量经济发展指标时,蔡教授创新性地选择夜间灯光亮度作为代理变量,发现高校迁入地区灯光强度显著提升;进一步的微观数据分析显示,接收高校迁入的县域内拥有专利的企业比例显著上升。这一现象表明高校迁入能够促进企业创新。
会议结束后,与会师生反响热烈,普遍认为该研究兼具学术创新与现实意义。蔡卫星教授表示,他选择以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为研究切入点,是希望向国际学术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强调大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蔡教授的分享,为我院搭建起一座连接历史研究与现代经济学术前沿的桥梁,有力推动我院在金融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