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金融学术论坛第242期:经济结构演变的动力:从鲍莫尔病谈起

发布日期:2024-07-14阅读:124

711日上午,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在综合楼846举办了第242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杨晓光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经济结构演变的动力:从鲍莫尔病谈起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学术副院长万谍教授主持,20余位师生参加了学术交流。


首先,杨教授阐述了鲍莫尔病的概念。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揭示了进步部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将导致停滞部门相对成本的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进步部门在经济中的占比减少,停滞部门却因成本上升而雇佣了更多劳动力,其在经济中的占比反而上升。这一现象被称为鲍莫尔病。之后,杨教授用中美两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变迁为该现象提供了证据支持。同时提出问题:为何低生产率的部门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似乎与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原则是相反的?这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之后,杨教授基于马斯洛需求的基本理论指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高端需求的稀缺性会增加,使得人们对于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的支付意愿。因此,产业部门比重的变化,本质上来自于人类需求的变化。进步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使得对应层次的需求快速满足,人们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随着低层需求的满足,高层需求被唤起,并且成膨胀趋势,导致对应于高层需求的产业比重逐步攀升。相对成本、相对工资的上升是需求变化的结果。而在同一行业内,因满足的是同一种需求,需求层次没有发生变化,仍旧是高生产率的企业淘汰低生产率的企业,优胜劣汰的原则仍旧成立。

最后,杨教授应用该理论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数智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他指出,当遇到外部(疫情)冲击时,需要优先满足的低层需求就会上升,产业比重随之改变;传统科技和数智技术对应不同的需求层次,且数智技术一方面能极大提高传统需求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助力个性化物欲的满足并拓展新上层需求,从而能进一步加快产业分布变化。

报告结束后,杨教授与学院师生就经济结构、收入分配、消费降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报告逻辑清晰、内容丰富、洞察力深刻、见解独到,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场学术思想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