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精英进课堂第八十二讲暨“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浙江‘两个先行’”系列活动第四讲 交易新时代,跨境新金融

发布日期:2022-11-11阅读:405

119日下午,由地方金融创新监管研究中心、钱塘江金融港湾高等教育联盟、浙江省金融科技产教融合联盟和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联合开展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浙江两个先行’”系列活动第四讲在经济315室与线上钉钉直播同步进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陆强为主讲人,演讲主题为“交易新时代,跨境新金融”。讲座由金融学院副院长方霞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共300余人参与。


陆总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银行发展概况。中国银行是目前我国综合化、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合计拥有超过一万家国内分支机构,境外机构覆盖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540余家分支机构。中国银行的清算网络覆盖全球,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代理行、清算行、海外当地指定清算行三种清算模式。截至2021年末,中国银行在全球27家人民币清算行中占有13席,占据半壁江山。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方面,中行与507家境内外金融机构签署间接参与行合作协议,市场占有率同业第一。


其次,陆总讲解了当前交易银行发展状况,交易银行建设的核心是智能化和综合化建设,开展交易银行建设一方面顺应了商业银行自身变革、市场客户变化、金融科技变革需要,另一方面主观上解决银行的痛点、难点和断点。交易银行整合理念是为了打破部门边界,打破过去国际结算与国内结算相对独立、各自管理的状况,实现深度融合,统一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存、贷、汇、兑”多种类产品融合。随着交易银行体系化整合不断推进,交易银行逐渐建立了完备的交易银行服务网络体系,产品融合创新深入推进,外贸外汇传统优势巩固加强,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

接着,陆总从产品角度讲解了中国银行的主要产品。贸易结算与融资主要服务传统外贸企业,其中,保函是以银行名义向第三方(受益人)出具或签署的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其产品灵活度高、应用场景较多但同时风险也较大。跨境人民币可应用于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资金管理、跨境融资、跨境担保、债券市场、直接投资七大场景。供应链金融可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也是近几年银行较为关注的问题,供应链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线供应链金融,通过网银、银企直联、中银易链等渠道实现足不出户、在线审批。


最后,陆总详细介绍了几个典型服务案例,包括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汽车经销商融资、大型服装连锁企业收款项目以及保函业务案例。其中,保函业务案例中业务风险归因于LNG项目气源所在地涉及俄罗斯,而国际局势动荡导致较大的国别风险。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结合业务实际,完善备证条款。根据合同条款和国际交易惯例,为客户拟定担保责任明确、条款设置清晰的备用信用证。

会后,陆总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就同学们未来的学业与职业规划提出了真诚的建议与指导,在座师生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