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金融学术论坛第210期:地方政府性投融资与债务管理

发布日期:2022-11-07阅读:412

为加强学院师生对宏观经济与政府投融资方面知识的了解,2022年11月2日下午,金融学院在腾讯会议线上举办了第210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郑联盛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作讲座,讲座的题目为《地方政府性投资与债务管理》。会议由金融学院院长柯孔林教授主持,学院8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郑教授首先从地方政府性投融资重要性切入,以绵阳市为例,强调了地方政府投融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撑,关键是产业与资本相互融合形成可持续现金流。

 郑教授指出,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渠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从融资方式看,贷款仍然是地方项目融资最基本的方式,而债券融资利率低,期限结构合理,同时具有项目收益保障,其重要性正在逐步凸显;地方政府还可以依靠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土地运营模式进行融资;产融结合是由土地模式发展而来,要把资源资产资本化,借助产业要素来进行产融结合;PPP与产业基金融资方式在2018年以后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EPC+F成为盛行模式;目前资产证券化也较为流行,但要以基础资产、增信机制以及现金流覆盖为基础,因此其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由于政府投融资的债务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债务管理。首先,政府债务管理的核心举措是要降低无效投资和低效益负债;第二,为了规避流动性风险,地方政府要强化流动性管理,郑教授也以自身在基金公司工作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流动性的重要性;第三,地方政府监管要从资金供给端和资金需求端双管齐下;第四,需要善用信用转移,善用省市级政府融资渠道发债;第五,着力减少区县平台及负债;第六,重点发挥市场纪律功能,从预算软约束到市场硬约束,从粗放式举债到精细化管理;最后,要提高项目论证的科学性,从必要性与可行性角度进行论证,杜绝形式主义与项目“包装”。地方政府要从以上七点出发,形成债务可持续,维持地方经济发展。

报告结束后,郑联盛教授同与会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详细解答了老师们的疑问。柯孔林教授作最后总结发言,感谢郑教授非常前沿的精彩报告。此次学术报告成功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