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金融学术论坛第187期:僵尸企业阻碍了资源跨区域流动吗?

发布日期:2021-11-18阅读:1121

    为加强学院学术交流氛围,20211117日下午,金融学院于综合楼846会议室举办了第187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任美旭博士应邀为学院师生做学术讲座,报告题目为《僵尸企业阻碍了资源跨区域流动吗?——基于上市公司异地子公司分布的研究》。会议由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崔远淼教授主持,学院五十余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20207月,习近平主席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大循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然而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发育滞后,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任老师的研究从僵尸企业的视角为企业跨区域发展阻碍进行分析。中国僵尸企业的产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地方政府干预、政企合谋和政府保护被认为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僵尸企业长期存在而不退出市场,不仅给正常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多方面负面冲击,也会进一步恶化地区经济制度环境,给异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带来阻碍。


    任老师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识别并计算省级僵尸企业比例,以上市公司异地子公司分布为基础,研究僵尸企业对上市公司跨区域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比例越大的地区,上市公司在该地区成立的子公司数量和比例也就越低,并且这种阻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表现更为明显。一个地区僵尸企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该地区制度环境优劣,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是否会降低僵尸企业对异地企业的进入阻碍?基于制度层面的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异地子公司进入的阻碍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环境较低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以及中介组织发育较差的地区,而信任环境的改善和异地商会的发展会降低阻碍的效果。最后文章从异地子公司经营绩效的视角出发,发现僵尸企业比例较高的地区,子公司盈利降低、商业信用减少、融资成本和实际税负增加,这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会抑制企业的再投资。任老师的研究从僵尸企业的角度为企业异地发展的阻碍进行分析,为合理清退僵尸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异地投资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改善地区制度环境,加强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提供实证依据。

报告结束后,任老师同与会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详细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疑问。崔远淼老师做最后总结发言,代表学院感谢任老师的精彩报告。此次学术报告在一片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