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金融学院曹伟教授、万谍副教授、钱水土教授以及厦门大学金朝辉博士合作撰写的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研究》(载《经济研究》2019年第6期),入选《世界经济年鉴》国际贸易学最佳中文论文TOP10榜单。
该文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各省(直辖市)主要贸易伙伴的动态变化,构建了省际进口加权有效汇率指数,基于汇率传递非对称性效应理论机制,运用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效应和省际异质性,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口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各省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非对称性,经济越发达的省份,汇率传递效应越低,人民币升值较贬值对大部分省份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更大。(2)各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占比越大,则人民币贬值促使进口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3)"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在进口市场中的国际定价权,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中国的定价权大幅提高。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是中国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省际汇率传递效应存在的异质性;二是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同时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减轻对欧美市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
据悉,世界经济学及其8个子学科的2019年最佳中文论文TOP10榜单和最佳英文论文TOP10榜单,已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0年会(2020年10月24-25日,南京)正式发布,并刊登于中国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官网。
世界经济学及其子学科年度“最佳中文论文TOP10”的评选,始于《世界经济年鉴》2015卷,由《世界经济年鉴》编辑部组织。候选论文的名次基于引用数据、专家投票数、下载数和论文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最终确定。候选论文选自最具影响力的全球中英文相关期刊各31份。论文引用数据、下载数和期刊影响因子均来自中国知网(中文)或谷歌学术(ScholarGoogle)。参与投票的专家均为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线相关学者,合计2300余人,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