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实务精英课堂第五十八讲在综合楼846会议室开讲。本次课堂邀请了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劳洪波先生、热联集团战略与产业投资部经理王琛先生和金融学院同学进行深度交流研讨。研讨主题为《如何利用场外衍生品市场助力产业链升级再造》。本次研讨由金融学院邓弋威老师主持,金融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2018级本科生共60余人参与。
劳洪波先生深耕中国期货市场30余年,是国内运用衍生品服务实体产业的领军人物。本次研讨围绕“运用衍生品管理风险如何走正确的路”、“如何有效运用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题展开。报告伊始,劳总以一个假想的制造企业为例,为大家剖析了传统企业遭遇的风险困境。原料价格波动导致企业成本和利润无法控制,要么导致企业利润波动剧烈,要么导致产销合作无法达成,实体经济效率低下。通过衍生品为传统企业提供确定性解决方案,锁定成本与利润,锦上添花;更为企业创造合作机会,从0到1,雪中送炭。
衍生品服务实体企业需要打通场内和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所场内市场通过竞价交易,提供标准品报价基准,而对实体企业服务的竞争力体现在场外的差异化需求满足能力。劳总指出,场外服务的关注两个维度:加长(即研究期现基差、品种基差及区域基差)与加厚(即基于产业服务商自身的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标准品价格),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延申,服务中小企业,打造产业服务商的头部平台。就基差的深度研究,邓弋威老师表示,金融工程理论课讲授的以金融衍生品为主,交割和结算相较商品期货简单,即便是存在卖空约束时,基差主要反映的是市场情绪的变化。而商品期货基差涉及到仓储,运输,税费,背后的逻辑是库存与供求,这是商品期货特有的细节。就基差的实务应用和学术研究,劳总的团队和到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讨论。
随后,劳总阐述了他认为做好产业风险管理服务所需要具备的四个能力要素:资金管理能力、渠道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以及最重要的,研究能力。资金管理能力是服务实体产业的基础,既包括公司本身的融资能力,也包括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渠道能力和营销能力都建立在对实体行业的研究之上,所以研究能力是风险管理公司的核心。研究既包括传统的,基于交易的不确定性研究,也包括立足客户特征的确定性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基差的研究、对期权的研究,立体化的研究体系支持全方面的服务能力。以此为基点,有规模的产业公司应用衍生品包括五个层次,从高到底依次是:产能投资企业运营、创建场景变现资源、为上下游服务、为自身生产经营服务、研究交易。
在研讨的最后,劳总和学院师生就“衍生品正确的路”做了探讨。目前在国内,由于市场发展进程较短,大部分企业对衍生品、对风险管理认知不足,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走偏。对于这个行业,普及衍生品理念,建立正确的分析和运用逻辑,培养一批衍生品的专业人才相当重要,这也是金融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忘初心、服务实体”,衍生品源于实体产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其应用也应该紧贴客户,实现风险管理机构和实体客户的双赢。研讨最后,劳总、王总同参会师生对实务应用与学术研究如何有机结合、如何看待目前行业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案例进行了自由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很多参与的同学表示,这次研讨让大家认识到了一个和书本上不一样的衍生品市场;有一些在课内讲解过的知识,在实务中有完全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些真实的案例和应用对同学们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