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举办第161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0-06-18阅读:2113

本学期,金融学院创新的线上学术交流活动持续开展。2020617日下午,学院通过钉钉视频会议进行了题为“期权隐含波动率价差也微笑吗?基于情绪与流动性的视角”的线上学术报告会。报告主讲人为金融学院教师邓弋威博士,本次报告由金融研究所所长崔远淼教授主持,学院金融工程方向和其他研究方向的十余位专任教师参加线上交流研讨。

邓弋威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基本背景。50ETF期权在中国已有5年的交易历史,经历了初期标的市场的大幅震荡后,50ETF期权市场趋于成熟,波动率曲面开始提供较多的参考信息。邓老师指出,如何在标的资产存在较强的卖空约束背景下,分析标的与不同衍生品之间价格异象的联系,研究同源资产之间的信息表达,探究背后的投资者行为逻辑,对理解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有特殊意义。随后,邓老师详细介绍了研究的市场和金融理论机制、数据处理流程、实证设计思路和实证结果分析等主要内容。他指出:以股指期货基差衡量的市场整体情绪显著影响不同行权价、不同剩余期限的看跌-看涨期权隐含波动率偏差,同标的不同类型的衍生品在这一维度上的信息表达相同;但对比不同行权价期权波动率偏差和流动性的关系,行权价较低的期权波动率偏差受期权自身的流动性影响显著,特别是在标的资产出现较大涨跌的时侯;但行权价较高的期权波动率偏差受期权的流动性影响不显著,即便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时,行权价较高的期权波动率偏差变化也不显著,对信息冲击不敏感。

邓老师的学术分享围绕中国市场的特点展开,研究视角新颖,为大家理解中国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逻辑和投资者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邓老师的讲解风格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分享完成后,邓老师与各位参会老师就模型的稳定性、实证指标的选择和实证设计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