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举办第160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0-04-23阅读:1401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金融学院一方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师生开展居家科研、网上学术交流活动,确保学院各项科研活动不停摆、不迟滞、不耽误。为减少人员直接接触,金融学院创新科研活动交流方式,于2020年4月22日下午2点通过钉钉视频会议进行了主题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机理和有效性检验”的线上学术报告会。报告主讲人为金融学院老师傅利福博士,本次报告由金融学院王永巧教授主持,金融学院教师聆听研讨。

    傅老师首先介绍了此次研究成果的主要背景。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理念已成为减贫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接受和认可。我国是较早参与包容性增长研究和践行包容性增长的国家之一。在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五个主张,提出要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增长。基于此研究背景,傅老师提出两个要解决的问题:一、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促进了包容性增长,如果促进,那么相应的渠道和机理如何?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推动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其政策有效性如何?其政策有效性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现实意义为:在当下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傅老师详细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文献综述、机制分析、模型方法、数据处理等,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存在明显的边际促进作用。通过中介因子效应模型分析其传导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金融渠道、财富渠道和创新渠道显现,且存在明显的部分中介因子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包容性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14.25%上升至2018年的25.77%,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贡献度最大,西部地区的贡献率增速最快。第三,金融市场化程度、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跨越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傅老师还详细介绍了针对本文研究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第一,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制定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确保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健康有序发展成为题中之义。第二,,应注重市场参与方多元化发展,加强产业合作,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能提升。第三,重视消费者教育,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因地制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傅老师的研究成果以最新经济现况为背景,研究视角创新、模型创新,为大家思考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讲解风格深入浅出,环环相扣。会后傅博士与各位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