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2024年第10期内容摘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非线性关联视角,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产业链风险传染的作用机制。本文借助交易和股权双重经济关联构造产业链多层网络,结合企业异质性和SIRS传染病模型,建立跨机构、跨行业的风险传染动态理论模型。进一步,结合单指数分位数模型、LASSOCoVaR方法和TENET模型,生成具有非线性传染特征产业链网络结构,并构造系统性风险指标。理论分析发现,关联强度和交易对手数量均与风险溢出强度正相关,并且当行业之间交易对手数量较多时,行业之间风险溢出程度强于行业内部风险溢出强度。实证研究表明,上游行业是主要风险输出行业,下游行业则是主要风险输入行业;行业内部低于行业之间的风险贡献和暴露,凸显了尾部风险跨行业传染特征;进一步发现,交易与股权关联是产业链风险跨行业传递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应提升上游行业应对极端冲击的能力,完善高度关联下的风险防控策略,以防范尾部风险的跨行业传递。关键词:尾部风险网络;产业链;系统性风险;非线性网络关联;
  • 来源:《国际贸易问题》2024年第7期内容摘要: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实践。本文基于Frankel-Wei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使用2009—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锚定人民币能有效提高各国社会福利,且其边际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在社会福利成长阶段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通过提高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低收入、“陆上”丝绸之路、低贸易竞争力、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水平高的国家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提升作用得到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锚定美、英、日、欧四种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无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汇率制度选择的视角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 来源:《金融研究》2024年第6期内容摘要: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逐步由外汇占款向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重要影响。本文讨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分层,并基于2013—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逐笔同业存单发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的比重提高,会导致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额度上升,但对国有大型银行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导致银行流动性分层;当同业存单发行银行更大、主体评级更高以及在疫情冲击时期,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所受影响更大。风险承担机制检验表明,国有大型银行风险承担意愿越低,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对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额度的影响越强烈。本文对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关键词:基础货币投放结构;流动性分层;风险承担;同业存单发行;风险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