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金融学术论坛第235期:担而不保?中国债券担保的底层认证机制

发布日期:2024-03-23阅读:10

321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举办了第235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百人计划”张一林副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担而不保?中国债券担保的底层认证机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学术副院长万谍教授主持,30余位师生参加了学术交流。


报告会上,张一林老师首先从债券违约成为常态这一现象引出研究课题“担而不保?中国债券担保的底层认证机制”。通过相关数据和三起“担而不保”案例的介绍,张老师提出债券担保具有底层认证的作用,担保公司为“硬信息”较差的“底层”企业中那些“软信息”较好的发债企业提供认证,这里的“软信息”主要是指不能从财务指标中反应出来的信息。


随后,张老师构建了第三方担保的“底层认证”机制的模型,通过描述性检验发现发债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的没有完全一致。第三方担保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张老师指出,关系性担保和发行人的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较强,融资性担保和发行人的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较弱。并且融资性担保在《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后,“担而不保”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关系性担保的“担而不保”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融资性担保具有更明显的底层认证逻辑,帮助主体评级较低但实际上还不错的企业,提高债项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指出在中国债券市场融资性担保的主要价值是信息提供的功能而非代偿功能。

报告结束后,张一林老师与在座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报告从主题选择到数据、方法都很新颖。报告聚焦学术前沿,逻辑清晰,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